地轨槽铁妙不可言的生产工艺及加工过程
地轨槽铁质量是由三项指标组成的,即铁液温度、化学成分及纯净度。地轨槽铁质量指标之一--铁液温度。铁液的高温过热是获得高质量灰铸铁重要前提。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灰铸铁熔炼出铁温度保持在1500~1550℃,地轨槽铁保温炉的温度为1480~1500℃。即使是双联中的冲天炉出炉温度也不降低,仍在1500℃以上,充分说明地轨槽铁铁液温度的重要性。
实践证实,地轨槽铁铁液温度有一个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随着铁液温度的提高,石墨细化,基体细化,强度提高,硬度下降,品质系数上升,但超过临界温度,地轨槽铁铁液的成核能力下降,石墨形态变差,过冷度过大,出现渗碳体倾向增加,力学性能反而下降。地轨槽铁的临界温度与碳当量、冷速度、成核能力有关,灰铸铁的临界温度一般为1500~1550℃,这是地轨槽铁铁液须高温的重要原因,也是高温不要超过1550℃的原因。
一些工厂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地轨槽铁,在实际生产中用十项指标进行控制,即铁液温度、化学成分、共晶度、相对强度(或成熟度)、相对硬度(或硬化度)、品质系数、弹性模量、过冷度、相对过冷度、共晶团数。这些指标的控制使地轨槽铁的内在质量与性能提高了一大步。
地轨槽铁的冶金质量指标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铸铁的力学性能与石墨化结合在一起,体现了高碳当量、强度灰铸铁优良的综合性能。
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地轨槽铁用成熟度、相对硬度、共晶团数、A型石墨的数量等指标表征铸铁质量。地轨槽铁须掌握两个生产环节,即好铁液的熔炼及的加工处理。前者是地轨槽铁达到高质量铸铁的基础,后者是达到终效果的必要措施,两者缺一不可。
研究表明,地轨槽铁铁液有一个平衡温度,铁液温度高于平衡温度,地轨槽铁铁液的含氧量显著降低,元素烧损显著减少,铁液的纯净度提高。这是因为随着铁液过热温度的提高,地轨槽铁铁液的溶氧量增加,Fe、Si、Mn不断被氧化,形成FeO、SiO2、MnO当地轨槽铁铁液过热到一个足够高的温度时,铁液中的C与SiO2则发生下列反应,C+SiO2=Si+CO2个。使铁液中含氧量降低,这个Si的还原温度或是地轨槽铁铁液中C的氧化温度被称为铁液的平衡温度。平衡温度以下,氧留在地轨槽铁铁液中,与Si等形成氧化物,平衡温度以上时,SiO2中Si被还原,Si元素减少,氧以CO形式逸出。
通过热力学的原理,可计算出进行C+SiO2=Si+CO2个反应的平衡温度,例如对具有代表性成分的w(C)=3.2、w(Si)=1.6的灰铸铁,平衡温度为1415℃,但这仅是一个理论值,在实际生产中无法达到平衡反应的条件,因此实际上的地轨槽铁过热温度要高于此值50℃左右,即1475℃,这也是地轨槽铁铁液温度为什么要达到1480℃以上的重要原因。
联系人威岳机械谢女士15350773479